找到相关内容7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鬼的好坏与因果

    阮德如的人,一天夜半起床如厕,在厕所里看到一个身高丈许长,眼睛大如铜铃,面容黝黑,身穿白色衣单的鬼,静静地站在粘咧外和阮德如对看,阮德如看了,神闲气定地笑着说:   “人们说鬼的形象奇丑无比,面目可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41044548.html
  • 印光法师论诚敬

    侧卧于床铺,或是在如厕时翻读;如此不但失却恭敬心,而且以散乱心读经,也难以深入体会妙湛难言的法味。  若是需要去除经书灰尘,则应以干净的布帕来洁净经书,而不宜粗鲁地用嘴吹拂或随手一掸。假如经书不慎泡水...

    印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73454102.html
  • 谈西游记中某些情节的来源

      然则「净瓶」和「杨柳枝」的真正用是否如此呢?据南海宁归内法传所载,原来印度僧人必带着两个瓶子,一是瓦瓷造的「净瓶」,用来盛水于食罢洗手漱口的,一是铜铁造的「触瓶」,用来盛水供如厕后的清洁用。另外,...

    曹仕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0371189.html
  • 科学视角中的禅宗清规

    规定。北宋《禅苑清规》“大小便利”条规定:僧人如厕时“临厕弹指三下,以警啖粪之鬼。不得涕唾狼籍,努气作声,厕筹划地,隔门壁共人语笑”。如厕后必须洗净、盥漱,“准律须嚼杨枝”。“准律若不洗净,不得坐僧床...、洗手、净身、去秽时均要念真言。如厕后“如不洗净,不得披袈裟看经”。这里当然主要是物理清净和心理清净。至于宋元禅宗清规中总会列入的“伏愿某人一心清净,四大轻安”的病僧念诵词和“资助觉灵,往生净土”的亡...

    黄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13961518.html
  • 科学视角中的寺院管理制度——禅宗清规

    禅宗清规中,对于如何达到和保持生理清净、心理清净、信仰清净也有种种规定。北宋《禅苑清规》“大小便利”条规定:僧人如厕时“临厕弹指三下,以警啖粪之鬼。不得涕唾狼籍,努气作声,厕筹划地,隔门壁共人语笑”。如厕后必须洗净、盥漱,“准律须嚼杨枝”。“准律若不洗净,不得坐僧床及礼三宝,亦不得受人礼拜”。其中洗净、盥漱、“不得涕唾狼籍”云云,属于物理清净或生理清净,而弹指警鬼、不洗净则不得坐僧床、礼三宝和受人...

    黄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83865460.html
  • 一切都是当然的

    打,就打吧!」 受戒期间,跪听开示、打骂杖责,是「当然的」训练,甚至连如厕也受到限制,一个人忍耐不了,中途溜走,也有些人一面抱怨牢骚,一面受完戒期。而我认为这些都是老师的大慈大悲,所以带着感恩的心情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星云法师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3/1451483531.html
  • 《我就这样忍了一生》主讲:星云大师

    天壤之别。  那时由于政策使然,寺院里住满了军眷,丹墀成了大众的厨房,每次如厕,我都必须等人将煮饭的炉子移开,才能开门进去。最初我都在佛桌下过夜,后来寺众整理出一间斗室给我居住,里面除了一张破旧的竹床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3/19380317084.html
  • 虚云和尚年谱暨法汇简引

     五、定行  光绪二十一年,师在高旻禅七期内,一夕晚香,忽现大光明,有如白昼,隔壁见香灯师小解,西单师如厕,远及河中行船,皆了了见之。至腊月八七,第三晚,六枝香开静时,护七冲开水,溅及师手,茶杯堕地,...

    朱镜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45641853.html
  • 洪江佛教历史略说〈五〉

    幸家有藏书,古籍斑黄。检阅家谱,九代书香。  幼,喜读书。演义、小说,常杂陈床头、案前。如厕行路,皆手不释卷。十岁,依式填词,多有发表。离开学校,往来工厂、学校间。亦曾放舟江上漂流扬子;亦曾遁迹山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52248654.html
  •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导读

    “常起觉照,不随境转”。吾人研解教理,即须于日常生活中,依教理起觉照,不论吃饭、穿衣、驾车、如厕、读书、作务、处众、居家、乃至病痛等,随遇境缘,即起觉照;觉照一起,烦恼即息;烦恼既息,佛号即起。如是正...

    吴聪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3350359.html